顶点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兽医传染病学资料整理 > 二、痘病 (一)绵羊痘病

二、痘病 (一)绵羊痘病

  痘病(pox)是由痘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人和多种动物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哺乳动物痘病典型特征为全身性或局部性皮肤痘疹、水疱、脓疱和结痂等;

  而禽痘病典型特征与哺乳动物不同,常呈现结缔组织增生和肿瘤样变。

  痘病毒感染分为持续较长时间的轻症感染和严重的致死性感染,多为局部性反应,有的呈现全身性反应,甚至出现病毒血症,导致皮肤和内脏坏死。

  痘病以绵羊痘、鸡痘和猪痘较为常见,其中以绵羊痘和鸡痘最为严重,病死率最高,山羊痘、牛痘和马痘较少发生。

  痘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我国晋朝葛洪(公元281—361年)所着《肘后备急方》第一次对天花(即人痘病)做了临床记载,宋真宗时期(公元998-1022年)发现了人痘接种法可预防天花,但直至1796年英国人Jenner发明了天花的人工接种预防方法才得以广泛应用,此后也相继发现了各种动物的痘病。

  1961年后天花在我国绝迹;1979年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宣布,全世界已经消灭了天花,这是人类医学史上的伟大成就。

  【病原】

  痘病毒隶属于痘病毒科(poxviridae),包括昆虫痘病毒亚科(Entomopoxvirinae)和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chorodopoxvirinae),后者包含10个属。

  几乎所有哺乳动物均具有本物种特有的痘病毒,虽然这些痘病毒隶属于不同痘病毒属且感染宿主不同,但形态结构、化学组成和免疫原性等方面却极为相似。

  痘病毒粒子呈砖形或椭圆形,核心两面凹陷呈盘状,两面凹陷内各有一个侧体。痘病毒粒子直径为160~450 nm,是动物病毒中最大、结构最复杂的病毒,其基因组为线状的双股dNA,基因组全长170~300kb。

  属内痘病毒成员可发生遗传性重组,而属间痘病毒成员的重组现象不能遗传。

  痘病毒在宿主细胞的细胞质内复制,形成嗜酸性包涵体。

  大多数痘病毒能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生长,产生痘斑或结节病灶。

  各种痘病毒不仅可在同种动物肾、睾丸、胚胎组织细胞上生长,并引起典型的细胞病变,通过划痕接种到本种动物皮肤后,还能引起与自然感染类似的痘疹。

  已知痘病毒粒子含有100种以上的蛋白质,其中核蛋白中含有包括转录酶在内的10余种酶类,这些蛋白质多数为属内痘病毒成员共有,有些则具有种属特异性。

  痘病毒在干燥条件下对温度具有较高抵抗力,但对氯制剂或作用于巯基的物质敏感。

  痘病毒感染后主要诱导产生细胞免疫反应。

  (一)绵羊痘病

  绵羊痘病(variola ovina;sheep pox)是动物痘病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山羊痘病毒属(capripoxvirus)的绵羊痘病毒(Sheeppor virus,SpV)感染引起,以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痘疹为特征,发病时可见到典型的斑疹、丘疹、水疱、脓疱和结痂等病理过程。

  【流行病学】

  绵羊痘病发生于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亚洲和北非;美洲和澳大利亚未发现;英国、荷兰等已消灭;欧洲东南部地区尚有地方性流行。

  绵羊痘病多发生于冬末春初、气候严寒季节,主要经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或黏膜感染,饲养管理人员、护理用具、皮毛、饲料、垫草和体外寄生昆虫等均可成为传播媒介,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绵羊均具有易感性,以细毛羊最为易感,羔羊比成年羊易感,病死率亦高。

  【致病机制】

  绵羊痘病毒对绵羊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具有较高亲和力,病毒侵入机体后,先在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增殖,再进入血液(病毒血症),扩散全身,在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内增殖,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从而引发特征性的痘疹。

  【临床症状】

  绵羊痘潜伏期平均为4~8d,病羊体温高达41~42c,呼吸和脉搏急促,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结膜潮红,常见浆液、黏液或脓性分泌物从鼻孔流出。

  痘疹于发病1~4d后开始出现,多见于无毛或少毛皮肤,如眼睑、唇、鼻、乳房、外生殖器、四肢和尾内侧。

  痘疹初期为红斑,1~2d后形成丘疹,突出皮肤表面,随后丘疹逐渐扩大,呈灰白色或淡红色半球状隆起。

  丘疹2~3d后形成水疱,疱液起初像淋巴液后为脓性,如果无继发感染则在几天内干燥成棕色痴块,痴块脱落后遗留红斑,颜色逐渐变淡形成疤痕。

  病羊常死于继发感染。

  非典型病例不呈现上述典型临床症状或经过,仅出现体温升高、呼吸道和眼结膜的卡他性炎症,不出现或仅出现少量痘疹,或痘疹出现硬结状,在几天内干燥脱落,不形成水疱和脓疱,此为良性经过,即所谓的顿挫型绵羊痘病。

  也有严重病例痘疹出血形成黑色痘疹,或继发细菌感染导致痘疹化脓、坏形成较深的恶臭味溃疡,病死率达20%~50%。

  【病理变化】

  绵羊痘的特征性病变是呼吸道、消化道、肺和皱胃等部位的黏膜出现痘疹,且易形成糜烂或溃疡。

  另外,绵羊痘病常见肝脂肪变性、淋巴结急性肿胀等类似细菌性败血症的病理变化。

  【诊断】

  典型病例可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流行情况做出诊断;

  非典型病例可综合病羊发病情况做出诊断。

  另外,采取丘疹组织涂片,按莫洛佐夫镀银染色法染色,镜检若在胞质内发现深褐色球菌样颗粒(原生小体)即可确诊。

  也可用姬姆萨或苏木精-伊红染色镜检胞质内包涵体对绵羊痘病进行诊断,姬姆萨染色包涵体呈红紫色或淡青色为阳性,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包涵体呈紫色或深亮红色且周围绕有清晰的晕为阳性。

  应用琼脂扩散试验、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等均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国外也有采用ELISA和pcR技术检测绵羊痘病的报道。

  本病应注意与丘疹性湿疹和绵羊传染性脓疱等疾病相区别。丘疹性湿疹无传染性,不发热,无痘疹的特征性过程。

  【防控】

  平时加强饲养管理,抓好秋膘,特别是冬春季适当补饲,注意冬季防寒。

  在绵羊痘病常发地区,每年定期接种疫苗。

  发病地区立即进行病羊隔离、疫区封锁和圈舍消毒,病死羊尸体深埋,并对邻近羊群进行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紧急接种。

  本病尚无特效药,常采取对症治疗等综合措施。

  发生痘疹后,局部可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擦干后涂抹紫药水或碘甘油等。康复血清有一定防治作用,均采取皮下注射方式。

新书推荐: 综:精灵的恋爱日常 梦幻西游:上神白锦瑟 天道欠我一袋米 当县令十年,下属非要给我黄袍加身 年代,小医生的精彩人生 云天造化决 魂穿金陵:家族血仇下的爱恋 三国演义白话诙谐版 栗子到底什么时候成熟! 娱乐圈茶茶的,我泡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