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沙门菌病(2)

  【流行病学】

  沙门菌属中的许多类型细菌对人、家畜以及其他动物均有致病性。

  各种年龄的动物均可感染,但幼年较成年者易感。

  3周龄以内的锥鸡、6月龄以下的仔猪(尤其是1~4月龄者)、1月龄以后的犊牛、断乳羔羊、6月龄以内的幼驹最易感。

  感染的妊娠动物多数发生流产,特别多见于妊娠中后期的头胎母马以及妊娠后期的母羊。

  在人,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1岁以下婴儿及老人最多见。

  患病者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原随粪便、尿、乳汁以及流产的胎儿、胎衣和羊水排出,污染水源和饲料等,经消化道感染健康动物。

  患病动物与健康动物交配或用患病动物的精液人工授精可发生感染。

  此外,子宫内感染也有可能。鼠类可传播本病。人类感染一般是由于直接或间接接触而引起,特别是污染的食物。

  健康动物的带菌现象(特别是鼠伤寒沙门菌)相当普遍。

  病菌可潜藏于消化道、淋巴组织和胆囊内。

  当外界不良因素使动物抵抗力降低时,病菌可活化而发生内源性感染,病菌连续通过若干易感动物,毒力增强而扩大传染。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猪在多雨潮湿季节发病较多,成年牛多于夏季放牧时发生,马多发生于春(2~3月)、秋(9~11月)两季,育成期羔羊常于夏季和早秋发病,妊娠羊则主要在晚冬、早春季节发生流产。家禽多见于育雏季节。

  本病一般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有些动物还可表现为流行性。

  饲养管理较好的猪群,即使发病,亦多呈散发性;反之,则常为地方流行性。成年牛呈散发性,但犊牛往往呈流行性。马一般呈散发性,有时呈地方流行性。雏鸡往往呈地方流行性。

  下列因素可促进本病的发生:

  环境污秽、潮湿,棚舍拥挤,粪便堆积,通风不良,温度过低或过高,饲料和饮水供应不良;

  长途运输中气候恶劣,疲劳和饥饿;

  内寄生虫和病毒感染;

  分娩、手术;

  雌性动物缺奶;

  新引进动物未实行隔离检疫等。

  禽沙门菌病最大的危害是垂直传播。病禽、带菌禽产的卵可带菌,带菌卵孵化时部分形成死胚,其余的孵出病雏或带菌雏。这些病锥或带菌雏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病菌,污染饲料、饮水、孵化器、育雏器等,从而传播给健康锥鸡导致发病死亡。耐过鸡长期带菌,成年后通过产卵又将病原传给下一代,如此可周而复始地将病原代代相传。

  【致病机制】

  沙门菌的毒力因子有多种,其中主要有脂多糖、肠毒素、细胞毒素及毒力基因等。

  1.脂多糖(LpS)

  是沙门菌外胞壁的基本成分,构成细菌的o抗原和内毒素。它是本菌的一个重要的毒力因子,在防止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杀伤作用上起着重要作用,可引起宿主发热、黏膜出血、白细胞减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循环衰竭、中毒临床症状以及休克死亡。

  2.肠毒素

  已知有些血清型的沙门菌可产生肠毒素。在鼠伤寒沙门菌中发现一种热敏的、细胞结合型的霍乱毒素(ct)样肠毒素,它在结构、功能和抗原性上与ct和EtEc的Lt1相似,即可引起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伸长,在兔结肠中诱导液体分泌。

  3.细胞毒素

  沙门菌肠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肠上皮细胞的损伤,而造成这种损伤的因素可能是3种细胞毒素:

  其一对热和胰酶敏感,在许多血清型中均已发现。它可阻止Vero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其二是本菌外膜的一种低分子质量成分,已证明该毒素基因序列与其他一些沙门菌以及各种志贺菌和EtEc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第三种是分子质量为26.000的细胞结合接触性的溶血素,对Vero等细胞系均有致死作用,可引起细胞的快速崩解。分子大小和活性不同于已知的其他溶血素。

  4.侵袭力与毒力基因

  有毒力的沙门菌菌株能侵入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并穿越该细胞层到达下层组织。

  细菌虽然可在此部位被吞噬细胞吞噬,但不被杀灭并可在细胞内继续生长繁殖。

  这种抗吞噬作用除与o抗原以及K抗原有关外,现在认为,沙门菌在质粒和染色体上均携带有毒力基因,它们编码的产物有助于病原体在宿主体内定居和造成机体损伤。

  含毒性质粒的菌株对小鼠的毒力要比其相应的无质粒菌株强数百至数万倍不等。

  在沙门菌的毒性质粒中存在一个含毒力基因的区域,该毒力区域内的基因功能包括抵抗血清补体介导的杀菌作用、免疫抑制、细胞内生存和生长以及刺激脾脏肿大。

  沙门菌染色体上的毒力基因对加强与质粒相关的毒力表达是必需的,在染色体上至少有9个侵袭位点和其他许多基因均与本菌的侵袭力有关。如ct样肠毒素的染色体基因、细胞毒素基因、LpS基因、鞭毛基因以及转铁蛋白基因和热休克蛋白(hSps)基因等。

  【临床症状】

  1.猪

  又称猪副伤寒(paratyphus swine)。

  其主要病原有猪霜乱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孔成道夫变型、猪伤寒沙门菌、猪伤寒沙门菌沃尔达格森变型、鼠伤寒沙门菌、德尔卑沙门菌、海德堡沙门菌、都柏林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等。

  其中,宿主适应性猪霍乱沙门菌几乎只能从病猪中分离到,它是猪沙门菌病的主要病原,常导致5月龄以内断乳仔猪的败血症;非宿主适应性鼠伤寒沙门菌多导致刚断乳至4月龄猪的小肠结肠炎。

  潜伏期一般由2d到数周不等。临床上可分为以下几类。

  (1)猪霍乱沙门菌病:

  败血症型沙门菌病通常由猪霍乱沙门菌引起,常发生于5月龄以内的断乳仔猪中,也见于哺乳仔猪、育肥猪和出栏猪。临床症状最初为全身性败血症,后期则局限于一个或多个器官或系统。

  1急性(败血型):

  体温突然升高(41~42c),精神不振,不食。

  后期间有腹泻,呼吸困难,耳根、胸前和腹下皮肤有紫红色斑点。

  有时出现临床症状后24b内死亡,但多数病程为2~4d。病死率很高。

  2亚急性和慢性:

  最多见,与肠型猪瘟的临床表现很相似。

  病猪体温升高(40.5~41.5c),精神不振,寒战,喜钻垫草,堆叠在一起,眼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上下眼睑常被黏着。

  少数发生角膜浑浊,严重者发展为溃疡,甚至眼球被腐蚀。

  病猪食欲不振,初便秘后腹泻,粪便淡黄色或灰绿色,恶臭,很快消瘦。

  部分病猪在后期皮肤出现弥漫性湿疹,特别在腹部皮肤,有时可见绿豆大、干涸的浆性覆盖物,揭开见浅表溃疡。

  病情2~3周或更长,最后极度消瘦,衰竭而死亡。有时病猪临床症状逐渐减轻,状似恢复,但以后生长发育不良或经短期又行复发。

  (2)鼠伤寒沙门菌病:

  鼠沙门菌导致的小肠结肠炎,开始时的症状为水样黄色腹泻,初期无血液和黏液,数天内可波及全栏仔猪。

  第一次腹泻持续3~7d,但腹泻常复发2~3次,病程长达几周,粪便中可见散在的少量出血。

  (3)其他血清型沙门菌病:

  猪霍乱沙门菌并非慢性腹泻和具有典型干酪样坏死病变的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常见病因。海德堡沙门菌也与断乳仔猪的急性水样腹泻没有必然联系。都柏林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几乎不引起化脓性脑炎导致的神经症状。

  2.牛

  主要由鼠伤寒沙门菌、都柏林沙门菌或纽波特沙门菌所致。

  成年牛常以高热(40~41c)、昏迷、食欲废绝、脉搏频数、呼吸困难开始,体力迅速衰竭。

  大多于发病后12~24h,粪便中带有血块,不久即变为腹泻。粪便恶臭,含有纤维素絮片,间杂有黏膜。

  腹泻开始后体温降至正常或较正常略高。

  病牛可于发病后24h内死亡,多数则于1~5d内死亡。

  病期延长者可见迅速脱水和消瘦,眼窝下陷,黏膜(尤其是眼结膜)充血和发黄。病牛腹痛剧烈,常用后肢蹬踢腹部。

  妊娠母牛多数发生流产,从流产胎儿中可发现病原菌。

  某些病例可能恢复。

  成年牛有时可取顿挫型经过,病牛发热、食欲消失、精神委顿,产奶量下降,但经过24h后,这些临床症状即可减退。

  还有些牛感染后取隐性经过,仅从粪中排菌,但数天后即停止排菌。

  如牛群内存在带菌母牛,则犊牛可于生后48h内即表现拒食、卧地、迅速衰竭等临床症状,常于3~5d内死亡。

  尸体剖检无特殊变化,但从血液和内脏器官中可分出沙门菌。

  多数犊牛常于10~14日龄以后发病,病初体温升高(40~41c),24h后排出灰黄色液状类便,混有黏液和血丝,一般于症状出现后5~7d内死亡,病死率可达50%,有时多数病犊可以恢复。病期延长时,腕关节和跗关节可能肿大,有的还有支气管炎和肺炎症状。

  3.羊

  主要由鼠伤寒沙门菌、羊流产沙门菌、都柏林沙门菌引起。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两型。

  (1)腹泻型:

  病羊体温升高达40~41c,食欲减退,腹泻,排黏性带血稀粪,有恶臭。精神委顿、虚弱、憔悴、低头、弓背,继而卧地,经1~5d死亡。有的经2周后可康复。发病率30%,病死率25%。

  (2)流产型:

  沙门菌可随血流进入胎盘,在脐带区离开母血经绒毛上皮细胞而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中。妊娠羊于妊娠的最后1\/3时间发生流产或死产。在此之前,病羊体温上升至40~41c,部分羊腹泻。

  流产前和流产后数天,阴道有分泌物流出。病羊产下的活羔,表现衰弱,委顿,卧地,腹泻;不吮乳,往往于1~7d内死亡。病母羊也可在流产后或无流产的情况下死亡。

  羊群暴发一次,一般持续10~15d。绵羊流产率和所产羔羊病死率可达60%。其他品种羔羊的病死率达10%,流产母羊一般有5%~7%死亡。

  4.马

  由马流产沙门菌引起。临床特征是妊娠母马发生流产;幼驹表现关节肿大,腹泻,有时还见支气管肺炎;公马、公驴表现为睾丸炎、警甲肿。

  5.骆驼

  由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引起,以腹泻为特征。

  急性者首先发生呈绿色的恶臭水泻,1周后出现全身症状,体温升高至40c以上,有时表现痛,病情趋向恶化,于12~15d死亡。亚急性和慢性者,病情发展较慢,食欲不振,经常腹泻,病驼消瘦,经30d或更长时间之后死亡,偶尔也有自愈者。

  6.兔

  由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引起,以腹泻和流产为特征。

  (1)腹泻型:

  多见于断乳后仔兔,病兔体温升高,有全身症状,顽固性腹泻,通常经1~7d死亡。

  (2)流产型:

  流产多发生于妊娠后期,流产后病兔多数死亡,未死而康复的母兔多不易受孕。

  7.毛皮动物(狐、貉、貂、水濑、麝鼠、海狸鼠等)

  由肠炎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等引起。本病一般发生在6~8月份。常为急性,多侵害仔兽,哺乳期母兽少见。以发热、腹泻、黄疸为特征,麝鼠多发生败血症。哺乳期仔兽表现虚弱,有的发生昏迷及抽搐,经2~3d死亡。妊娠母兽常在产前3~14d流产。

  8.禽

  禽沙门菌病依病原体的抗原结构不同可分为三种:

  由鸡白痢沙门菌所引起的称为鸡白痢,由鸡伤寒沙门菌引起的称为禽伤寒。

  最近,上述两种细菌被归为一个种,即肠道沙门菌肠道亚种鸡伤寒-白痢血清型(Salmonella cnierica subsp. enterica serovar Gallinarum-pullorum),但通常仍使用传统的、更加简洁的名称,即鸡白痢沙门菌和鸡伤寒沙门菌,其是否属于同一血清型,存在争议。

  由其他有鞭毛能运动的沙门菌所引起的禽类疾病则统称为禽副伤寒。

  禽副伤寒的病原体包括很多血清型的沙门菌,其中以鼠伤寒沙门菌最为常见,其次为德尔卑沙门菌、海德堡沙门菌、纽波特沙门菌、鸭沙门菌等。

  另外,肠道沙门菌亚利桑那亚种(Salmonella enterica subsp. arizonae)(或称亚利桑那沙门菌,S.arizonae)可引起幼火鸡败血性疾病。

  诱发禽副伤寒的沙门菌能感染各种动物和人类,因此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人类的沙门菌感染和食物中毒也常常来源于副伤寒病禽的肉、蛋或其他产品。

新书推荐: 综:精灵的恋爱日常 梦幻西游:上神白锦瑟 天道欠我一袋米 当县令十年,下属非要给我黄袍加身 年代,小医生的精彩人生 云天造化决 魂穿金陵:家族血仇下的爱恋 三国演义白话诙谐版 栗子到底什么时候成熟! 娱乐圈茶茶的,我泡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