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知识点(1)

  绪论

  一、概念

  研究动物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形态结构变化、功能代谢变化、结局和转归,从而

  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科学。

  二、学习本学科重要性

  1研究疾病发生的规律,认识疾病的本质

  2诊断疾病,为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3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4重要专业基础课→承上启下

  兽医病理学包括:1兽医病理解剖学:从形态角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本学期)

  2兽医病理生理学:从机能和代谢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下学期)

  三、内容

  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1总论普通病理学:共同规律

  2各论系统病理学:系统、疾病的特殊规律

  四、兽医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p2

  1.尸体剖检(器官病理学)

  1研究疾病最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对死亡畜禽进行解剖和检查,观察尸体病理变化

  2肉眼观察(眼观)疾病器官的位置,形状,大小,重量,颜色,硬度,表面及切面

  特征,与周围组织关系

  2.动物实验

  在正常实验动物身上复制某些疾病,研究其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规律

  3.其他方法(书上详细)

  3.1 组织化学

  研究组织中蛋白质、酶类、核酸、糖原等化学成分含量变化

  3.2 免疫组织化学

  3.3 分子病理学

  从 dNA 复制、转录、表达和调控等方面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

  第一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血液循环障碍可分为两类

  全身性血液循环障碍

  局部性血液循环障碍:包括充血、淤血、出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

  第一节 充血

  概念:局部组织或器官内血液含量增多称充血

  动脉性充血(充血)

  静脉性充血(淤血)

  一、动脉性充血(主动性充血)

  1.概念:局部器官、组织、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流入局部的血量增多的现象

  2.原因:感染、机械性、物理、化学因素等,只要达到一定强度都能引起充血

  3.根据其发生的原因和机理可分为:1生理性充血

  2病理性充血

  3.1 生理性充血

  生理性代谢增强引起,正常生理活动。如:运动时骨骼肌充血;采食后胃肠充血

  3.2病理性充血

  炎性充血:最常见

  侧枝性充血

  贫血后充血(减压后充血)

  3.2.1侧枝性充血

  某一血管受阻,其血管吻合支(侧支)发生

  发射性扩张充血,建立侧支循环恢复血流供应

  3.2.2贫血后充血→胃肠臌气

  组织长时间受压,引起胃部组织缺血,一旦压力突然

  去除,引起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反射性扩张,充血

  4.发生机制 1神经反射:反射性引起充血

  2体液因素:血管活性物质组织胺,5-羟色胺,激肽,乳酸使血管扩张充血

  5.眼观病变 1充血的组织、器官含血量增多,局部表现为红肿

  2组织器官颜色鲜红(动脉血),体积轻度肿大,血管明显

  3活体:血流速度加快,脉搏明显,局部代谢旺盛,温度升高,功能增强

  显微镜检查:小动脉及毛细血管扩张,官腔内充满大量红细胞

  血管外可见少量浆液,红细胞,中性粒细胞

  镜下观察 → 组织学病变

  4.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1充血是机体防御、适应性反应之一

  有利:运送氧,营养物质,抗体

  不利:有病变的血管破裂

  2充血是最轻微、最常见的病变,是种可逆性病变,一旦病因消除,充血很快消失

  二、静脉性充血(被动性充血\/淤血)

  1.概念:由于静脉血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局部

  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组织中静脉血增多现象

  2.原因 1静脉血管受压:肿瘤压迫,肠套叠,肠扭转

  2静脉腔阻塞或狭窄。静脉内血栓,栓塞造成

  3心力衰竭 左心衰竭→肺淤血

  右心衰竭→肝、脾、胃肠道淤血

  3.病理变化

  3.1眼观:淤血的器官体积增大,重量增加,颜色呈暗红色或蓝紫色(静脉血)

  3.2发绀:局部皮肤、黏膜及四肢末梢淤血时,呈蓝紫色,称发绀

  切开器官时(切面+表面观察)流出大量暗红色血液

  3.3肝淤血:中央静脉窦状隙扩张,充满红细胞

  3.4肺淤血:肺内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高度扩张,充满大量红细胞

  3.5慢性肺淤血:左心衰竭,肺静脉血回流受阻引起

  淤血 出血

  缺氧 变性

  1慢性肺淤血造成出血,巨噬细胞吞噬肺泡腔中的红细胞,红细胞代谢成

  棕黄色的含铁血黄素颗粒,这种细胞称含铁血黄素细胞。心力衰竭引起

  慢性肺淤血,肺组织中的含铁血黄素细胞称心力衰竭细胞

  2肝细胞脂肪变性,呈黄色。眼观,肝切面形成红黄相间的斑纹,类似槟

  榔的断面,称槟榔肝,多由右心衰竭引起

  4.淤血后果

  急性淤血,在病因消除后,可恢复正常

  慢性淤血后果:1淤血性水肿 3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坏死

  2淤血性出血 4淤血性硬化(实质细胞减少,结缔组织增多)

  5.淤血对机体影响

  主要取决于淤血的范围,持续时间

  1急性淤血:影响不大

  2慢性淤血:时间过久会造成淤血性水肿

  第二节 出血

  概念:血液流出心脏、血管之外的现象

  血液流入体腔或组织内→内出血 血液流出体外→外出血

  一、出血类型及原因

  1.出血类型

  (1)破裂性出血 (2)渗透性出血

  1.1 破裂性出血:1是由于心脏或血管壁破裂所致外伤

  2血管壁病变(如动脉硬化),血压升高引起破裂

  1.2 渗出性出血(漏出性充血)

  现象:由于毛细血管,微静脉的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红细胞通过

  扩大的内皮细胞间隙和受损的血管基底膜而漏出到官腔外

  原因:1感染、淤血、中毒

  2血小板减少

  3凝血因子缺乏

  4维生素 c 缺乏

  2.病变

  眼观 瘀点:较小的出血点

  瘀斑:斑状出血,较大的出血斑

  血肿:组织内出血,形成血凝块

  积血:血液积聚于体腔内(胸腔积血,腹腔积血)

  便血:粪便带血液

  尿血:泌尿道出血

  镜检:在血管外的组织内有多少不等的红细胞

  3.出血对机体的影响

  取决于出血量、出血速度和出血部位

  1出血量:较少时一般不会引起严重后果

  2出血速度:慢性出血时可以起贫血

  出血迅速、量多时会引起出血性休克,在短时间内丧失循环血量的

  20%~25%时,可发生出血性休克

  3出血部位:心脏破裂引起急性心力衰竭脑出血,可引起重要神经中枢受压致死

新书推荐: 综:精灵的恋爱日常 梦幻西游:上神白锦瑟 天道欠我一袋米 当县令十年,下属非要给我黄袍加身 年代,小医生的精彩人生 云天造化决 魂穿金陵:家族血仇下的爱恋 三国演义白话诙谐版 栗子到底什么时候成熟! 娱乐圈茶茶的,我泡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