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326章 周延儒和温体仁

第326章 周延儒和温体仁

  朝会结束之后,温体仁颇是得意地返回府邸。
  今日这次朝会,他不但瞅准机会支持皇帝,还成功将诚意伯刘孔昭推为长江提督。
  这意味着他在皇帝心目中越来越重要,甚至朝堂上很多官员都明白,他已经简在圣心。
  只要皇帝记着他,以他礼部尚书的身份,只要不出意外,数年内必然入阁。
  温体仁的心中,怎么能不得意!
  在这样得意的心情下,温体仁在家中闲坐一会儿,忽然听到门子来报,光禄寺少卿周延儒求见。
  这让他心中纳闷,不知道周延儒为何求见自己
  『他求见我做什么?』
  『我以前可和他没关系。』
  『难道是见我受到陛下信任,想要投靠于我?』
  这么想着,温体仁没有怠慢,急忙把周延儒迎入府内。
  毕竟周延儒的少卿职位,放在以前可以看做少詹事,距离成为詹事和侍郎,只差一步而已。
  到了礼部侍郎这个位置,翰林院出身的周延儒就有资格成为内阁大学士。
  对这样的储相,温体仁当然不敢怠慢。
  不过周延儒此时,却丝毫没有储相的矜持。眼见温体仁府上没有其他人,他当即双腿一软,向温体仁下拜道:
  “温公救我!”
  “求温公在圣上面前分解!”
  没料到他如此大礼,温体仁不知周延儒犯了什么事,不敢轻易答应。口中不住宽慰道:
  “陛下圣明天纵,周少卿不用担心。”
  又旁敲侧击地打探,周延儒犯了什么事,以至于要这样子求自己。
  周延儒跪地不起,抱着温体仁的大腿苦苦恳求,不敢把犯的事情说出来。
  但是温体仁多精明,周延儒不把事情说清楚,他就什么都不答应。强行把周延儒搀起来,还劝他相信皇帝。以当今皇帝的英明,一定会秉公处置。
  周延儒委曲求全,都没有得到准信。想到自己在温体仁面前丢了面子,他心中暗暗生恨。然而想到自己身上可能发生的事,他不得不继续道:
  “前些日子光禄寺有官吏说,陛下这些日子举办宴席太勤,光禄寺恐入不敷出。所以周某就和他们写了奏疏,向陛下诉说一二。”
  “没想到陛下起了误会,以为光禄寺怠慢。温公在陛下那里,可要帮我分辨啊!”
  说着这件事情,周延儒颇是感到委屈。在他看来,向皇帝诉苦是表明光禄寺在做事的证据,不向皇帝诉苦,皇帝怎么会体谅他们的辛劳呢?
  没想到因为这件事,光禄寺竟然要引来打击。
  今日早上看到的报纸,还有下朝后得知的锦衣卫封锁光禄寺账簿。都代表着皇帝对光禄寺不满,即将要下狠手。
  周延儒想到阮大铖的遭遇,还有自己的亲家冯铨,心中就忍不住害怕。想到温体仁颇受皇帝看重,急忙前来求助——
  毕竟不管怎么说,光禄寺都是礼部一系。礼部尚书温体仁,不可能看着他不管。
  但是温体仁在皇帝那里的面子,是靠孤忠换来的。他不可能在周延儒犯下大错时,还要死保此人。那样皇帝有可能认为他结党,对他不再信任。
  所以温体仁打算问清楚,周延儒到底犯了什么事,皇帝是什么态度,有没有机会挽回。
  旁敲侧击、左右试探,温体仁终于知道了,皇帝是怎么对光禄寺下手。锦衣卫和报纸的事情,被周延儒道了出来。
  温体仁想到这件事,心中暗暗吃惊。因为锦衣卫封锁光禄寺账簿这件事,代表着皇帝对光禄寺已经颇为不满,甚至掌握了光禄寺犯法的证据。
  至于报纸上的文章,更是代表着皇帝把光禄寺放在阳光下。对光禄寺整个衙门,都已不再信任。
  尤其是看着《京报》上的《光禄寺请求停办琼华宴》标题,温体仁更是明白,皇帝如果不打算彻查光禄寺的话,否则不会放出来这样的标题:
  『停办琼华宴,这是要引来整个士林抨击啊!』
  『而且光禄寺征收的白粮,在民间早就有非议。』
  『那么多的粮食,连个宴席都办不来,天下士民怎么看?』
  征收白粮的事情,在民间引起的非议非常多,很多人认为是苛政。
  如今这篇文章指明了光禄寺每年征收的白粮数额,还点明了每场宴席的花费。甚至还列举了光禄寺从上林苑监、内廷府库之中,每年支取的物资。
  就连温体仁看着,都觉得光禄寺办了几次宴就开始哭穷,实在是无理取闹——
  他们的粮食和物资那么多,不可能几次宴会都办不来。
  所以,他看着周延儒,有些为难地道:
  “周少卿啊,宴席的花费我就不问了。”
  “白粮的事情,是不是每年收这么多?”
  “往年存下来的结余,现在到了哪里?”
  周延儒听着这话,心中一片冰凉。什么是“宴席的花费不问了”,这不已经认定,他们在宴席上有克扣?
  但是想到京中有关“光禄寺茶汤”的笑话,还有他们这几次宴会上提供的饭菜。他实在没有底气说:这几次宴席花费很大,光禄寺承担不起。
  所以,周延儒只能嗫嚅道:
  “光禄寺每年收苏松常嘉湖五府白粮,六万八千九百八十余石。每年支放内外衙门米,共四万三千七百二十余石。”
  “万历五年的时候,因为积有余米三十万六千余石,科臣刘鲁条陈米多积久虑陈,议改全折。朝廷商议之后,决定本折轮年征运。”
  “如今寺中积有余米十万八千六百三十余石,兼以本年新收六万八千九百八十余石,各仓实在米共十七万七千六百一十余石。”
  “奏疏上的哭穷,只是惯例而已。”
  温体仁听着这番话,气得不知道要说什么好了,指着周延儒的鼻子道:
  “十七万石粮食,你们还要哭穷?”
  “不知内情的人看了,还以为圣上多么穷奢极欲,短短数月就把光禄寺积存的粮食用光了。”
  “你们到底是怎么想的,要栽赃陷害圣上!”
  此时此刻,他已经完全明白了,皇帝为何对光禄寺如此下狠手,把光禄寺推到天下士民的对立面——
  实在是皇帝不这样做,一个穷奢极欲、用光钱粮的帽子,就会落在皇帝头上。
  但凡皇帝还想要名声,就不得不做辩解。
  所以,报纸上的文章才把数据列的那么清楚,把每场宴席的花费,明明白白地列了出来。
  周延儒此时此刻,也明白了自己到底错在何处。实在是他们的哭穷,是让皇帝背锅啊!
  这让他急得又要下跪,请求温体仁拿个主意。
  温体仁内心之中,是不愿沾染这件事的。但是周延儒主动来投靠,还不惜放下颜面下跪,他若不管不顾,那就太绝情了,以后说不定就没有官员投靠自己。
  所以他思索之后,询问周延儒道:
  “光禄寺到底有没有弊案?”
  “你在上任以来,有没有贪污钱粮?”
  周延儒犹犹豫豫,吞吞吐吐地道:
  “弊案嘛,应该是有的。”
  “朝廷哪个衙门,能说没有弊案。”
  “至于钱粮上面,我虽然捞了一点,却只是惯例而已。”
  “陛下总不能因为这,就要问我的罪!”
  说到这里,周延儒心中颇感委屈。因为他自觉没有做错,所做的事情都是按照惯例。
  没料到皇帝的反应这么大,竟然要彻查整个光禄寺。
  一旦查出来问题,他这个临时署理寺务的左少卿,必然要担责任——
  可以说这个时候,他丝毫没有署理寺务的欣喜,反而觉得原任光禄寺卿费兆元死得不是时候,给自己留下这么个烂摊子。
  但是不管如何,在新任光禄寺卿范景文就任前,光禄寺的主官都是他。无论查出来什么问题,他都要担责任。
  甚至,原本应该由费兆元承担的责任,因为死者为大,也要由他担着。
  可以说他这个左少卿,现在就是顶雷。
  温体仁也明白这件事,所以他更不想掺和。皇帝都已经让锦衣卫出手、还让报纸报导了,不可能雷声大雨点小,轻轻放过光禄寺。
  周延儒这个临时署理光禄寺事务的人,必然承担责任。
  所以他安慰了一下周延儒,一边想着自己在这件事中能够得到什么,一边向周延儒道:
  “我会在陛下面前为你辩解,但是你自己也要拿出态度来。”
  “什么是惯例?惯例就是旧制、就是旧的礼乐。和陛下的重制礼乐,可谓完全不符。”
  “所以惯例这个说法,以后你不要再提。”
  “要按陛下定的新制度,执行新的礼乐。”
  说着,温体仁想起一句话,指点周延儒道:
  “阮大铖被捕的时候,报纸上写的‘崇祯以后还不收手’,你现在明白是什么意思了吧?”
  “之前的事情不说,崇祯元年以后得账目,一定要清清楚楚。”
  “你的家财多少,今年上任后又收了多少钱粮,都要申报上去。”
  “并且要下令整个光禄寺的官员,都去申报家产。”
  周延儒听到这些,却是大吃一惊。因为这种做法,是让他站在很多官员的对立面。
  官员财产申报这件事,皇帝去年就提过,在处理阮大铖时,报纸上又提了一遍。但是除了杨景辰、吕图南等依附皇帝的臣子外,根本就没有多少官员响应。更别说让整个衙门的官员,都执行这个制度。
  他敢说,只要自己敢做这件事,自己就会成为许多官员的眼中钉。他们会恨死自己,恨死财产申报这件事——
  他要去做这个,就是和全天下的贪污腐败官员作对。
  而以大明的现状,这类官员不说是十成十,至少也占八九成。
  所以,周延儒犹犹豫豫,向温体仁道:
  “温公,真要这样做吗?”
  “难道温公就不怕?”
  温体仁摇手说道:
  “温某一片忠心,能有什么怕的?”
  “就是周少卿不愿,我在时机成熟后,也会向陛下提议这件事——”
  “在所有礼部系衙门,推行财产申报!”
  口中冠冕堂皇,但是什么时候才是时机成熟,他却没有说出来。
  周延儒心中腹诽,却又不得不承认,自己主动推行财产申报、把非法收入上交,确实有可能获得皇帝谅解,保住现在的职位。
  毕竟他曾经听说,王体乾和魏忠贤那么深厚的关系,都因为上交家产,获得皇帝留用。现在仍旧是司礼监掌印,内廷太监第一人。
  温体仁的办法虽然有些坑他,却的确是条出路。
  所以周延儒只能谢过温体仁,并再三请求,一定不要忘了帮他在皇帝面前分辨。
  温体仁答应得很痛快,但是在送走周延儒后,却一点都没动笔,丝毫没有上疏为周延儒辩解的意思——
  在皇帝出气之前,他是不可能主动撞上去。
  此时,京城许多士民,都因为《光禄寺请求停办琼华宴》这篇文章,对光禄寺大发议论。
  他们实在是没有想到,光禄寺这么有钱的衙门,竟然因为办了几次宴席,就要哭穷诉苦。更有人念着报纸上刊登的宴席菜肴,感觉大开眼界:
  “皇太后圣旦节、皇后令旦节:上卓按酒四般,菜四色,点心一楪,寿面一碗,酒三钟。中合卓同,寿面二碗,酒六钟。”
  “殿试酒饭:每卓茶食五楪,果子五楪,按酒五般,点心一楪,汤二品,饭一分,菜四色,酒五钟。进士每名馒头二个、汤一碗。”
  “经筵酒饭:每卓细茶食四楪,馓子一楪,果子五楪,按酒五般,点心一楪,攒菜一楪,汤三品,菜四色,饭一分,酒六钟……”
  “这皇帝和大臣吃的,也没多少好东西啊!”
  “我看太后和皇后过寿的宴席,还没有一些老太君丰盛呢!”
  “怎么光禄寺只是办了几次宴,就开始向圣上哭穷了?”
  “十几万石的粮食,难道还办不了几次宴?”
  对文章中列出的数据,一时议论纷纷。
  在很多人的想象中,皇帝种地都要用金锄头,宴席上的菜肴,也必然是龙肝凤髓。
  没想到和他们想象的全不同,太后和皇后过寿,也不过吃寿面而已。
  进士参加殿试,也就两个馒头一碗汤。
  可以说,这个菜单打破了很多人的想象,让他们认识到皇帝的宴席也没那么神秘,和寻常人家的宴席,没有多大区别。
新书推荐: 海贼:从女帝开始,路飞持续崩溃 带着拼夕夕,我在古代为所欲为 红楼重生之诡凤 真大佬是系统眼里的关系户! 我为古人直播带货 历史云盘之周王朝 四合院:我欠钱不还,气哭贾张氏 四合院:许大茂,我要上月球 港片:打造香江世家,从警司做起 大明成化:开局先干掉亲爹朱叫门